在這條路上,我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:
「為什麼想要成家,卻要比別人承受更多的質疑與挑戰?」
對單身與同志來說,代孕從來不只是醫療問題,而是一場關於愛與責任的考驗。
制度的門檻
在多數國家,異性夫妻是最先被承認、最容易獲得合法權利的族群。
相較之下,單身人士與同志伴侶 則面臨更多限制:
• 單身男性
在大部分國家,單身男性沒有資格進行人工生殖。
想要成家,往往只能透過代孕;但願意合法接受單身男性代孕的國家非常有限。
這意味著,他們即使有能力,也常常被制度拒於門外。
• 單身女性
有些國家允許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技術(例如試管嬰兒、人工授精),因此她們還可能自己懷孕。
但像台灣,就完全禁止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與代孕。
如果她身體無法懷孕,或選擇不自己懷孕,就只能跨國尋找合法的代孕途徑。
• 同志伴侶
即使在承認代孕的國家,法律上通常只會承認其中一方為父母。
另一方往往必須再透過收養程序才能獲得親權,曠日廢時,且存在風險。
社會的眼光
除了制度限制,還有社會的壓力。
很多人質疑單身父母:「一個人怎麼養孩子?」
也有人質疑同志伴侶:「孩子會不會因為家庭結構被歧視?」
每一句質疑,聽在心裡都像是一道傷痕。
但我們知道,養育孩子的關鍵,不是性別或身份,而是愛與責任。
真實的難題
對單身與同志而言,追求的不只是「有沒有孩子」,而是希望孩子一出生就能 合法被承認、有清楚的身份歸屬。
因為只有這樣,父母才不用每天擔心孩子的身分會被質疑,或在制度裡變得模糊。
我學到的事
走在這條路上,我更確信:
• 成家,不是因為「符合誰的標準」,而是因為「我們願意承擔責任」。
• 愛,才是最重要的基礎;法律只是遲到的保護。
想對同行的人說
如果你是單身,或你和伴侶正在為成家努力,請不要因為質疑而懷疑自己。
孩子需要的不是「社會眼中的完美父母」,而是願意愛他、守護他的人。
愛與責任,才是真正的答案。
✍️ 本篇內容由「驕傲生育聯盟」創辦人 Eli Quinn 撰寫
⚠️ 本內容僅為經驗紀錄與倡議觀點分享,不涉及任何商業行為,亦不構成任何醫療、法律或代孕媒合建議。
#多元成家 #代孕安全 #透明制度 #愛與責任 #驕傲生育聯盟